11月13日,由广州美术学院集美公司精心打造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馆、海上书画馆、赵朴初书法艺术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馆作为上海博物馆东馆八部“中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中的最后两部,是海内外唯一的书画分开、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画通史的常设展。不少国宝级书画珍品和多年未公开展出的名家代表作将重现眼前,迎来书画“国宝展”睽违20年后的重磅回归。
中国历代书法馆
展厅面积600平方米,集中了各个时期的书法名作,展出约60件书法精品。陈列分为五大部分:“篆书书艺与隶书书法”、“晋唐书法”、“宋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系统地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轨迹。
步入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国历代书法馆,其序厅陈列的,既是一个装置作品,又是帷幕隔断。帷幕内外影影绰绰的“蕉石”出自唐孙位《高逸图》经典画意。此处营造了一处书画馆八景之一的“种蕉厅”,使得步入展厅的观众瞬时沉浸于一种沉静的观展氛围,于自然与人文意境中体悟中国的翰墨丹青。
全面升级后的书法馆在内容、功能、空间上都有一个全面的提升,此番焕新后即将首展,上海博物馆毫无保留地拿出了压箱底的国宝级馆藏,仅晋唐书法版块就汇聚“二王”王羲之《上虞帖卷》、王献之《鸭头丸帖卷》,唐怀素《草书苦笋帖卷》等传世名品,包括原作及全部题跋。升级后的书法馆更是对展品展线进行了扩充,许多过去只能局部展出的长卷首次全卷打开;新增的现代书法版块使得上博书法通史更趋完整。
▲东晋王羲之《草书上虞帖卷》(局部)
中国历代绘画馆
历代绘画馆面积1200平方米,共陈列历代绘画精品120余件,从唐代至近代,各种绘画门类均有所体现。展厅按时间序列分为七个部分:“唐宋时代绘画”、“元代绘画”、“明前中期绘画”、“明后期-清前期绘画(明万历-清康熙)”、“清中期绘画(雍正-嘉庆)”、“清晚期绘画(道光-宣统)”、以及“两塗轩”珍藏书画,反映出中国绘画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
与历代书法馆一样,全面升级后的历代绘画馆在内容、功能、空间上也都有一个全面的提升,首轮展品中,上海博物馆拿出多件“压箱底”镇馆之宝,由唐代孙位《高逸图卷》领衔,囊括五代徐熙《雪竹图轴》、五代董源《夏山图》、南宋佚名《望贤迎驾图轴》、北宋赵佶《柳鸦芦雁图卷》、元钱选《浮玉山居图卷》等珍品。此外,首轮展品中还汇集了“元四家”中的三家之代表作——王蒙《青卞隐居图轴》、倪瓒《六君子图轴》到吴镇《渔父图》;展出的“明四家”作品也是有别于以往的全新组合,展出文徵明代表作《真赏斋图》,唐寅一级品《春山伴侣图》等;升级后的绘画馆也对原先合在一起展出的明清版块进行拆分,新增的现代绘画版块使得上海博物馆绘画通史更趋完整。
上海博物馆东馆的“绘画馆”衔接“书法馆”的展陈空间动线,在展厅的不同位置设置了“书画馆八景”中的其中三景——六法亭、双清桥、与可道。迎面序厅是绘画馆精心打造的“六法亭”,米白色的外观,四面八方的反射玻璃和滚动播放的数字屏,给人一种耀目的流光溢彩的“幻境”。这既是一处装饰景别,也是一个照壁,在正式观展前,给人的心理和空间都留一处回旋的余地。“六法亭”典出南朝谢赫《古画品录》的“六法”论,为中国历代品评绘画的美学原则。但眼前所见的“亭”已完全脱离开中国古画或传统建筑飞檐翘角的亭榭形态,更像一个传统意象的当代表达。
而在绘画馆的结尾处,“与可道”也有着异曲同工。“与可道”位于书画馆、海派绘画馆、书画特型馆三馆交织通道,青绿色的琉璃巨竹错落于卵石、青砖之间,竹影婆娑, 耳旁鸟鸣声声、悠扬悦耳,仿佛置身于自然。“与可”取自“湖州竹派” 创始人文同的字,琉璃巨竹造型取自徐熙《雪竹图》的竹子形态,投射在地面青砖上的婆娑竹影形态也出自上博馆藏宋代文同(传)《墨竹图》。
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馆两馆,整体设计风格采用古典园林的长廊形式,让长廊变作画廊。长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起着连接作用,人们在廊中走可以欣赏两侧景色,曲折有趣而不呆板。观众在长廊中移步,面对陈列的书画珍品,犹如行走于“画廊”,就像漫步在书画廊道上,欣赏苏州私家园林镶嵌在墙上的刻帖著录。
展厅中,还设计了不少漏窗,漏窗的灯光映照出竹影,赏画之余能够看到竹影横斜,不觉烦闷,反倒有不尽有余、隔墙有景的感觉,而竹子与竹影本就是书画中多见的文人主题,设计和主题交融可谓相得益彰。瓦筒式屋檐、海棠形装饰、红木质底色、休息座椅等等,让观众犹如走进苏州园林主人的书房,欣赏书画典藏,彰显出宁静养心氛围。
海上书画馆
海上书画馆”围绕“何以海派”进行上海书画溯源,旨在通过挖掘馆藏所蕴含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特质,藉“海上三部曲”特展之学术成果,尤在其中“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的学术架构上进一步延展,探究海上千年书画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底蕴深厚、艺脉醇正、兼融并蓄、勇于创新”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更有助于理解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精神脉络与传统人文底色,以及“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精神品格。
海上书画馆分“艺脉/艺术成就”“人文/地区互动”“鉴藏/艺术影响”“潮头/海上风华”四大版块,梳理、研究海上千年书画成就,考察其美术史地位与影响。藉此,期望建立海上千年书画学术研究高地,共同推动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赵朴初书法艺术馆
展馆位于上海博物馆东馆4楼,分为“母兮吾土”“亲密战友”“时代巨匠”“当代维摩”“高山景行”五个版块,精选朴老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文献手迹予以展示,以及北京南小栓胡同1号赵朴初故居客厅、书房两个场景复原区和赵朴初生平影像,多角度、全面立体地展现了赵朴初先生的爱党爱国为民的壮阔人生、高风亮节。
赵朴初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是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
上海是赵朴初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他为上海的解放、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赵朴初书法艺术馆从他的珍贵遗物中精选了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文献手迹,涵盖了他工作、思想、艺术各方面成就,展现了他爱党爱国、弘法利民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精神。还原了他生前在北京南小栓胡同 1 号居所的书房及客厅,提供了反映赵朴初丰功伟绩的相关视频。
(图文:上海博物馆、澎湃新闻、文博圈、集美公司)